本地资源
首页 > 详情页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发布时间:2022-06-14 21:12:13 浏览次数:3394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文化馆)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店头古村落篇

导语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支流汾河贯穿本市,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以飨读者。

 本期将为大家讲述店头古村落相关民间故事。


店头古村落简介

店头古村落紧临风峪沙河(古称天河)和一条通往交城、古交、娄烦的驿道。古村分五个片区组合连成,原有三千余间石窑洞,现存较完好的有四百六十间。古石窟洞群组中,二层式窑洞占九成以上,三层、四层建筑石洞群有三组。其石窑洞为窑洞串套窑洞,上下层院落间除筑石阶互通外,在窑洞内还筑有暗道曲折连通,洞内筑有系统完备的通风、排水、采光、观察道孔等,可谓华北第一、全国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军事科学价值。店头古村落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微信图片_20220614210905.png 店头村竹林寺  和太生/摄

            

        

              走柏树

                      /王春生



走柏树,是店头村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据说太谷县城有一姓万的财主做着油坊生意,在祁县、平遥县城开有分店,雇工达二百余人,日进斗金,远近闻名。可这位万财主仍不满足,他听说灵邱峪(唐代之后易名风峪)属九峪之首,位于龙兴之地的晋阳古都西五里处,占据龙脉,矿产丰富,是晋阳古都通达古交、娄烦和陕甘要径的西大门,为兵家争战重地。于是乎,他心生邪念,一心想把灵邱峪的龙脉之灵气占为己有,使自家家人和后代拜相入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了达到贪心不足、不可告人的欲望,他踏遍名山大川、名刹庙观,想寻觅一位法力高强之术士,几年以后,他真的寻访到一个如意的术士,把心里话告诉术士后,术士一拍即合。在得到丰厚的佣金后,术士择良辰、选吉日,沐浴更衣,斋戒三日,在万财主的油坊大院中,排开供桌,供上供品,面向西山灵邱峪,令万财主携其全家老少一齐跪拜。这名术士焚香舞剑,烧着灵符,口中默念着别人听不懂的咒语,作起法术。经过九天九夜的作法,万财主的一个贮油大瓷缸内竟然长出柏树的主根、侧根、须根,这些柏树根连到在西山灵邱峪口之北的龙泉寺(又称太山寺)东面不远处山丘上的一棵硕大的柏树身上,通过这棵柏树吸收周围的龙脉灵气,再经过柏树遥长之根,把所吸龙脉之灵气收聚到万财主家。刚开始,灵邱峪内的八村乡民并未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五年后,灵邱峪内的头一个村庄——店头村的一些村民突然发现,在该村东北蒙山之脉、阳坡山上一夜之间,生长出一棵硕大的长势茂盛的柏树,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峪内八村及周边村庄。店头村有一好事之人便注意观察该柏树的动向,三年、五年无动静,到七年春季时,此柏树突然间不见了踪影,说人偷砍树吧却无砍树痕迹,在村民寻踪之时,有一过往的灵邱峪内王家庄村姓王的村民讲:在我村东北面的山腰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棵同你村阳坡山上一样的柏树,真是怪哉。听到此话,店头村村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棵柏树会游走。又过九年,此柏树走到灵邱峪内龙王庙之南山峰上;再过六年,又走到了峪内程家峪之南天龙山山脉上,又过三年该柏树走到了店头村紫竹林寺对面南山(也称看山,当地称此地为东华茂)上。在这一天早上,紫竹林寺的住持做完早课,在寺院二层行走时无意之中发现了这棵柏树。经过住持定睛观察和分析,梳理耳闻的二十余年来柏树走动之事,忽然想到,此树来路不明,殊不知该树在行走和限时生长之时,吸聚灵邱峪内的龙脉灵气,想到此事后,便急与店头村里正说明。住持、里正立即带着僧尼、村民,手持斧头、火柱、蘑菇钉等工具沿着蜿蜒曲折小路跑着去东华茂直奔该柏树。来到柏树近前,住持、里正立即命众人把携带的火柱、蘑菇钉等用斧头钉到走柏树的树干和根须处,从此之后,走柏树再没有行走,紫竹林寺住持和店头村里正的行动,破了太谷县万财主的黄粱美梦,也破了术士之邪法术,保住了灵邱峪内的龙脉和灵气。




蒙山寨避暑宫

                           /臧云翔


店头村蒙山寨有北汉刘继元的避暑宫遗址。从蒙山寨向下俯瞰,晋阳城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山上凉风习习,空气清爽宜人。

炎炎夏日,暑气难耐之时,清夜月明之际,身居蒙山山顶蒙山寨,是多么的清爽惬意。然而,北汉英武帝刘继元在蒙山寨修筑避暑宫却绝非仅仅为了避暑而已,当地民间中传说,刘继元建蒙山寨避暑宫还有军事上的用途一用它充作秘密军事驿站,且更有类似烽火台的军事功能,只不过随着历史的推移,不见踪影了。

北汉广运元年(974),英武帝刘继元继位之后,继续奉行后汉帝刘知远的外交方针,即不学儿皇帝石敬瑭向辽国称臣,也不屈从于北宋王朝。但回头看看自己的疆域,所辖不过十个州和晋阳城而已,夹在辽国和大宋之间,确实危如累卵,于是他就动脑筋想办法,经营好自己的北汉政权。

有一天,刘继元与驸马都尉卢俊及一帮随从信马由缰到西山一带巡防,不觉来到蒙山脚下。眼看他低头沉思,默默无语,驸马都尉卢俊就上前说道:“陛下,此处离蒙山大佛不远,我们何不上山去拜拜大佛,让大佛荫庇我北汉国运安泰呢?听说,隋唐皇帝在此拜佛许愿,可是屡屡应验。”正低头寻思如何巩固北汉政权的刘继元听到这话,连连点头:“有道理,我们现在就上山去拜大佛!”于是二人挥鞭急驰,随从几十个人像一阵风急驰入山,来到蒙山大佛像前,顶礼叩拜,口中默念,祈求大佛保佑北汉王朝千秋万代。参拜大佛已毕,看看时间还不到后午,刘继元就命随从寺中待命。他和卢俊两人上蒙山山顶蒙山寨,向山下眺望,晋阳城一览无余,汾河水绕城流过,山河何等壮丽。

忽然,刘继元向卢俊说:“在此处建个避暑宫如何?”卢俊听后不解地问道:“陛下,眼下国库空虚,南有赵宋王朝,北有辽国,两家把我朝当成嘴边的肥肉,馋得流口水呢,此时建避暑行宫,劳民伤财,不要说百姓,就连大臣们也不会全都赞同。”刘继元听罢,微微一笑说道:“我岂不知我朝所处的形势啊,区区十州,哪里是赵宋王朝的对手,虽说晋阳城固若金汤,我们也不得不有更加长远的考虑呀,我的意思是,蒙山寨山势高峻,此处建一避暑宫,名为避暑宫,实际上是要把此处作为一个秘密驿站,我们不是每年向辽国进贡吗,一旦赵宋王朝引兵来犯我晋阳,晋阳宫内举红灯为号,蒙山寨看到红灯信号,就可以火速派亲信沿山路去辽国求救。我建避暑宫是想以礼佛避暑为名,麻痹赵宋王朝,实际上是建一个秘密军事驿站,你看如何?”卢俊听完不禁连连点头道:“陛下居安思危,深谋远虑,臣下实在是佩服。”于是,刘继元派卢俊督办,在蒙山山顶修筑避暑行宫,并长期安排了通往辽国的信使。

果然不出刘继元所料,八年后宋太祖赵匡胤派五路大军从汾州、沁州、辽州、石州、代州出兵围攻晋阳城,很快将晋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几次开城交战,都是北汉军大败,把北汉英武帝刘继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入夜,刘继元在晋阳宫中踱来踱去,一时想不出个退敌良策来。猛然间,驸马都尉卢俊上前高兴地道:“陛下不必着急上头,我有办法,可退宋军,解晋阳城之围。眼下宋军五路大军围困我晋阳城,我军派一信使火速到大辽国搬救兵来,里应外合,还愁宋军不退?”“说得也是,我早想到去辽国搬救兵,可眼下,宋军把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派谁去不也白搭。”刘继元无奈地说。“陛下,您忘了避暑宫了吗?我们何不举灯火为号,让避暑宫亲信去辽国搬救兵呢?”刘继元听罢一拍脑袋,高兴地说道:“情急之下,忘了蒙山寨避暑宫!”于是命手下在宫中高高举起红灯笼。蒙山寨避暑宫的信使看到红灯信号,赶忙赴辽国乞援。很快,辽国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敌烈率兵来解晋阳之围。辽国军队和北汉军队两面夹击宋军,晋阳之战陷入僵持阶段,其间,赵匡胤突然驾崩,北宋大军围攻晋阳一事不得不停了下来。

蒙山寨避暑宫在此次战役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战后第二年,刘继元又同卢俊来到蒙山开化寺,瞻礼了大佛,再度前往蒙山寨避暑宫,不禁为自己前些年的这一举动深感得意。

然而不幸的是,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仍把平灭北汉当作头等大事,太平兴国四年,御驾亲征,对晋阳周围各州县同时进攻。北汉英武帝尽管早早举红灯为号,避暑宫派出的信使还是在途中被宋军抓获,押回晋阳城下斩首了。后来,赵宋王朝的军队攻破晋阳城外的羊马城,无奈之下,刘继元率文武群臣出城投降。



微信图片_20220617215101.png

店头村村貌   李琳/摄

                     姑姑与送花花的传说

                                               /王春生

据在店头村、古寨村(又名姑姑寨)走访老辈人得知,自从范姑姑圆寂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便成为范姑姑的送花节。

清道光《太原县志》载曰:“尼僧如云,俗姓范,生有佛性,年未笄即落发出家于店头村观音寺(紫竹林寺),募金重修院宇,颇为壮丽。晚年善治疾,不以药饵,微微抚呵,顿失所苦。”

范姑姑(名讳不详)相貌平平,皮肤黑,在孩提时就与佛有缘兼具佛性慧根,不食肉、心向善、乐于助人,有空便去村里庙堂听讲佛法,焚香诵经,从十四岁到二十来岁时,多少媒人上门提亲不允,急坏了父母长辈,当时当地有“十三岁留头,十四岁出嫁,十五岁养个毛娃娃”之风俗。看着范姑姑即成“老姑娘”,父母不时劝导催促女嫁,但均无济于事,不料就在这一年(约清乾隆年间)的一天,范姑姑突然失踪,一连几天家人到处打听也不知她的下落,后经再三打听,才听说最近几天晋源风峪店头村紫竹林寺刚来一位出家的尼姑。于是,范姑姑的父母步行前来紫竹林寺寻访,进得寺中,便看到一名年青尼姑身穿僧衣,正在观音坐像前焚香诵经。“那不是咱闺女吗?”父母亲看着尼姑的熟悉背影言道:“谁说不是。”话间父母近身来到尼姑旁,尼姑听到背后熟悉的父母声音后,不由回头望去,六目相望,顿时不觉眼泪充满眼眶,父母立时一边呼着范姑姑名字,一边责怪。范姑姑登时双膝而跪,声咽着喊着:“爹……娘……”父母一边唠叨不停地责问女儿,一边扶起女儿。范姑姑把二老引至禅房坐定,倒杯水给二老喝。这时,父母二老余怒未消,站起身来对着女儿厉声斥道:“父母不辞劳苦,抚养你长大成人,只盼与你挑一婿成家以了心愿,谁知你辜负父母、伤风败俗,不打一声招呼,偷拿家里的地契,跑来这儿落发出家当尼姑,家里没了地契就没了土地,一家人以后怎么生活?劝你还是归还地契,立马还俗,跟爹娘回家吧……”听罢父母二老的一片真诚劝说,范姑姑又在爹娘面前跪下,连叩三个头后哽咽道:“爹娘恕女儿不孝,你们知道,我打小就与佛有缘,从小到大在黑夜经常做一个同样的梦,梦到观音菩萨在紫竹林寺端坐莲台,传播佛法、造福万民、普度众生……并指引我前来弘扬佛法,修缮紫竹林寺,经我暗自打听才知道,店头村就有一座紫竹林寺。于是我拿定主意,不续尘世俗人之姻缘,一门心思想着出家修行。临走时,我想与爹娘告别说明缘由,转念一想如果说明,二老肯定不放我走,所以我借机偷拿家中地契以资修寺,投到这儿出家为尼,出家后,寺中住持赐我法名如云。阿弥陀佛。”说到此,范姑姑从禅房拿出一串铜钱,顺手递于父母手中并说道:“女儿坐禅念佛,心意已决,是不会还俗回家的,我出家时偷拿的家中地契也不能归还家里,我要以地契为寺资,重修紫竹林寺,这串铜钱二老请带回,解决家中生活,但是,爹娘在花这串铜钱时不能一次全花完,而要在这串钱的前后各取些等量的铜钱为妥,这种花法,你们一辈子也花不完,切记、切记。”话毕,范姑姑道声“阿弥陀佛”,送父母于寺山门后,又回到寺中继续修行。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如云尼姑一边在店头紫竹林寺修行,一边云游各地化缘,并用化缘而来的钱,重修了紫竹林寺。有一天,她去店头村一位姓乔的武举人家中闲坐,恰逢乔夫人正指挥丫鬟们铺絮棉被。她主动过来帮忙,丫鬟们不慎把一条乔夫人的锦裙絮入被中。如云尼姑走后,乔夫人与丫鬟仔细寻锦裙不见,便疑是如云尼姑顺手而窃,于是在家中恶语相加。不久,如云尼姑闻听后,每日闷闷不乐,在寺中观音堂正殿南侧禅房自塑其像,像塑好后,便端坐安详而逝。当天夜里,乔夫人梦见如云尼姑至家而曰:“拆开你的被,寻见你的裙,范姑姑遇上恶咒神。”次日一早,乔夫人依梦拆开棉被,果然找到了那条丢失的锦裙。为此乔家人后悔不已。为了恢复如云尼姑的名义,弥补自家人的过失,乔家人把如云尼姑的圆寂之日一农历二月十九,定为给如云尼姑的送花日。

给范姑姑送花者一般为久婚不育的妇女、求子的父母、病愈的患者等。如家中想生一个男孩送石榴花,想生一个女孩就送红花。送花时摆上供品,焚香祷告。想生一个男孩在祀后摘一朵石榴花,想生一个女孩时摘一朵红花,然后把花揣在怀里,径直回家,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得搭话,否则失灵。回家后,把所摘花朵置于炕(床)角,便可实现求子得子、求女得女、求福得福、去疾康复的愿望。久婚不孕的妇女一般送万年花,即每年逢时必送花,到死为止,以圆其愿。于是乎在二月十九这天,紫竹林寺内善男信女,手捧花与祭品,来来往往很是热闹,以此传说形成了店头村送花花的庙会,间时也会请来戏班子唱戏助兴。




       

曜曜燕的传说

                         /王春生



曜曜燕(绰号),店头村人,传说生于清末民初,姓氏名讳不详,武术世家,多少年来同族人一起居住在店头村赛马坡片区石碹窑洞内,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曜曜燕孤寡独居、生性懒惰,但身怀武功绝技。

平日里,村里的邻里都不情愿与他唠嗑。据说他每到一家闲聊漫谈时,就有意地凑到灶台旁,在不经意间暗自用硬气功于腰股间,把邻里家的灶台弄得损塌,使邻里不能正常生火做饭。于是,他自荐义务修筑灶台,不挣钱,只图管饱饭食。

有一年的七月初二恰逢晋祠赶庙会。曜曜燕把鞋脱置于口子外店头六亩地的谷子地北头,以解脚之暑热,赤着双脚蹲着沿着谷子种苗垅从北向南戬谷苗除草。此谷子地南北长一里有余,快手戬谷苗一畛也得花近一天的时间,何况此人乎,他在戬到谷苗一畛的一半时,时至午时。店头村人三五成群从晋祠赶完庙会途经此地,看见曜曜燕蹲身正戬谷苗,于是村里的有一好事之人便冲着曜曜燕开玩笑似的喊:“曜曜燕,你在这专心戬谷苗没去晋祠赶会?今日赶会我看到一伙打场子卖艺的武艺甚高。平日里你说你的武功好,我看你的功夫不如人家,不信你就去比比看看,怎么样?”此言激起了曜曜燕的性子,他站起身来,想立马穿上鞋走,可回头一看鞋子离他有半里多地的距离,便懒得穿鞋,赤着双脚小跑着去,不到半个时辰,赶到晋祠庙会广场,依着村里人说的地方,寻了一阵后,看到好多人围成圆圈正在看热闹。于是,他走到近前观看,因个子矮、身体胖,看不到圈里的情况,便双膀稍用力,分开人群往里钻。这时围观者中有一人看到此,便嚷道:“哪来的人,这样横冲直撞,难不得你想进去比一比?”“想看也想比,就是脚光着。”曜曜燕回应道。“没鞋穿,好说,你要是真敢比武,我立马买双新鞋给你。”围观的刚才那人说。“真比,哪还能哄你。”曜曜燕答道。不一会,那人果真买来一双新鞋给他。曜曜燕穿上鞋后,直奔场内。场内正在热火朝天表演武术的班主愣了一下,还未完全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个脸黑、体胖、矮个子壮汉靠近。两个人抱拳施礼后便比武、切磋起来。只见那班主手持一根丈余长的枪上下挥舞,指东打西;曜曜燕赤手空拳,腾挪躲闪。班主心想:瞅机会我一枪结果你的性命。两人几十回合后,班主瞅准机会用力翻转枪杆向上一挑,当时就把曜曜燕挑到半空一丈之外的七八层石条堆上。班主心想:这下你小子被摔到这七八层石条堆上,一准摔死呀。不料,曜曜燕被枪挑至半空后,使一招卧牛展翅,屁股正好落到石条堆上。围观的人们顿时捏了一把汗,叹声道:“这个后生这下完了。”没想到曜曜燕安然无恙,起身拍了拍屁股。班主与围观众人朝石条堆一看,发现刚才壮汉坐蹲的石条堆上,依次坐断了三层石条石。见此景,班主立时跪到曜曜燕身前施礼说道:“壮汉,我拜你为师,如刚才那一招落到我身上,我将化成肉饼,命休矣。”此事传遍了整个晋祠,从此之后每逢过年过节这个班主都要买上酒肉、糕点来店头村拜望他的师傅曜曜燕。

微信图片_20220618191736.png



               老槐树成精的传说

                                       /王春生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店头,生长着隋唐之际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五棵老槐树(也称家槐)和其第二代、第三代有三百至六百年的四棵古槐树,它们枝如虬龙、冠如伞盖、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有的形如骆驼,有的状如蟠龙。据说它们都有灵异,能祛除病痛。
那是在抗战期间,店头村戏楼前的一棵隋唐时所植的老槐树成精,先是有的村民偶然间看到这棵老槐树上盘绕着一条大蛇;没过几日,有的村民在夜里睡觉时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盘于老槐树上的大蛇开口说话言道:“我是戏楼前的老槐,我身上的皮加水煎煮后,汤水能治愈人们身上的疥疮。但是对能痊愈的,我身上的树瘤会漏下清水珠;对治不好的,我身上的树瘤会渗出血水珠。”当时,正处于抗战期间,村民的粮食、物资大部分已自愿拿出支援抗日游击队,留下的仅够生活的必需品被日本鬼子、伪军抢掠一空。村民们忍饥挨饿、衣不蔽体,白天设法躲避日本鬼子的“清剿”,夜间才能潜回家中,在头脑极度紧张、警惕的状态下稍歇,这样下去,不少村民们的身上患上了疥疮,由于当时的特殊状况,甭说是治病,能保全性命就谢天谢地了。说来蹊跷,正在村民们投医无门之时,恰巧遇上老槐树成精异事,于是,村民们按照梦中指引,不约而同来到戏楼前的老槐树前,有的祷告,有的给老槐树挂红布条,患有疥疮的村民们争相拿着镰刀,从老槐树上剥树皮,赶紧拿回家用锅煎煮,滤下药水,敷于病者患处进行医治。说来奇怪,这些患者在用老槐树树皮熬制的药水连续敷治几日后,疥疮竟痊愈。这件灵异之事,一传十,十传百,传遍风峪八村及其周边村。于是,众人争相用钝器剥这棵老槐树之皮,眼见老槐树的树皮被剥得所剩无几,树有枯死的危险,村里的老年人出面进行制止,并在不影响老槐树生长的条件下,指派专人,择其枝、干部位少许树皮分配于求医讨药之人,才平息此事,并保住了这棵老槐树的生命。据老辈人讲,在村民们剥树皮前祷告时,这棵老槐树的树瘤流出的是清水珠,而汉奸伪军或其家属祷告时,这棵老槐树的树瘤渗出的水珠为血红色,应验了槐树成精的托梦之事。

古柏树的传说

                          /王春生


在店头古村对面龙山南畔半山腰岩崖(当地人称东华峁)上,至今长着一棵形如华盖、虬枝老干、四季柏叶翠绿葱茏的古柏,傲立岩壁、盘根错节,历经风雨沧桑,与其繁衍的子孙柏数株及周围的灌木丛相伴相依,见证着风峪沟、店头村悠远而厚重的历史。

在大禹治水之前,因当时的气候环境变化因素,在太行、吕梁两山之间和霍山以北、系舟山以南的太原、晋中盆地广大区域,滔滔汾河水汇聚形成了一个烟波浩渺的水域,史称晋阳湖。晋阳湖水草繁茂、白浪滔天,四周动物成群、人迹罕至。只有这四座大山靠水一侧山腰以上的部分及其绵延的大山没被淹没,其中在风峪沟没被水淹的龙山南畔半山腰上自然生长着一棵亭亭玉立的柏树,格外显眼,成为一种标志性参照物。大禹受舜帝委派治理晋阳湖,与属下治水的官吏们乘舟船,在晋阳湖及其周边的山上进行反复勘察、分析,以确定治水方案。他们每次乘船来风峪沟前山考察时,让艄公把船的缆绳拴在龙山南畔山腰间的柏树上,泊船上岸,登临龙山查看地理、山势、水情。大禹及治水官员们经过考察、论证,选定灵石一带地形低洼的地方,作为疏浚晋阳湖的最佳位置。于是,就有了传说已久的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那么大禹在治水之前曾多次来风峪沟前山龙山上考察,系舟泊船的这棵柏树也被当地人称之为系舟树。

据当地父老传言,这棵大禹系舟柏树上翠绿的柏叶,能治疗人的肚子疼病,而且随手采撷柏叶放入口中嚼尝,其味香甜,与本来柏树叶苦涩之味不同。当地传言,这棵古柏味异、能治病的功能,是沾了大禹治水时在此柏树上曾系其舟船的灵异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