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白云寺篇
发布时间:2022-06-02 17:54:10 浏览次数:7999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文化馆)
白云寺篇之树菩萨白皮松
树菩萨白皮松
/臧云翔
在太原南十方白云寺后院,古木古碑,环境清幽,时而木鱼声声,时而梵音悦耳。正中是大雄宝殿院,大殿两侧有两棵千年古柏,院内西北角也栽有一棵古柏,但东南角却有一棵一木抱三枝的白皮古松,树冠高三十余米,气势磅礴,体质硕大,苍翠挺拔。白皮松又被称为龙松,树干白色,鳞片斑驳像龙磷。有诗云:叶坠银钗细,花飞香粉乾。寺门烟雨里,混作白龙看。
传说院内四角原为四棵柏树,没有白皮松。很久很久以前,并州闹瘟疫,因白云寺以悬壶济世而闻名四乡,因此大批病人涌进白云寺求医看病。全寺僧人瞧病,抓药,煎药,护理病人,忙得不可开交,怎奈病人越来越多,疾病难挨,有些病人就把院内柏树皮剥下来当药吃,东北角的柏树皮被剥光了,树也死了,其他柏树也伤痕累累。
夜半三更,百姓及病人们都睡了,庙里的僧人们还在收拾药材,住持师父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观音堂诵经。忽然眼前一亮,烛光中观音菩萨端坐莲台,手托净瓶,对住持师父说:“我已让龙女在死去的柏树地方栽龙松一棵,只要口诵佛号,绕树三圈便可去病。”说完观音菩萨便隐去真身。住持师父赶紧跑到院内一看,一棵鳞片斑驳的白皮龙松苍翠挺拔地长在东南角,一木三枝就像一花一佛一世界,三摩三藐三菩提。住持师父激动地大诵佛号,拜伏在树前。众僧人及瞧病百姓听见住持师父的声音从各处围过来,看到此奇景都呆住了。等住持师父说明原委,众僧眼含热泪拜倒在树前。而众百姓却急不可待地男扶女、少搀老围着白皮龙松转起圈来,一时间佛号声声直达九天。
不知过了多少年,过了多少代,观音菩萨赐的白皮龙松,被百姓尊为树菩萨,已经接受了上千年香火的供养,庇佑着虔诚的香客信众消灾袪病,平安如意。
白云寺篇之常八十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支流汾河贯穿本市,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以飨读者。
本期继续为大家讲述白云寺相关民间故事。
白云寺山门 和太生/摄
常八十
/臧云翔
白云寺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殿是师祖殿,旁有尊泥塑常八十像。所谓常八十,就是寺内有位老僧,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三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此人就是天泽和尚。
相传常八十活了一百二十岁,他曾是闯王李自成身边的医官。明末李自成攻入太原,捉住了在太原的晋王及宗室一众。李自成的心腹大将陈永福,把晋王及其宗室千余人全部杀死在桥头街。千余人的鲜血染红街道,成了红市街,鲜血也染红了文瀛湖水。常八十被当时的情景惊呆了,再也不想留在军中,李自成劝他跟随进京,共图荣华富贵,他坚决不相从。李自成看他去意已决,便同意他在白云寺落发为僧。由于他济困施贫,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塑了这尊像,以示纪念。
白云寺是一方净土,是佛为狄母建庙所选的风水宝地,因而除常八十之外,又有常九十等多位德高望重的高龄禅师,所以人称白云古寺,为祈福圣地。
白云寺天王殿 和太生/摄
韦陀坐像
/臧云翔
白云寺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山门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陀。韦陀身穿铠甲,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陀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陀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的韦陀寺院,是招待十方游僧的寺院。反之,韦陀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为小庙或家庙性质,不接待挂单游僧,游方僧尼一望便知。但此寺的韦陀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显然不是接待寺,为何此寺又叫招待十方游僧的十方寺院呢?原来白云寺是唐代狄仁杰之母修建的观音堂,是狄母求经拜佛的家庙,不接待四方游僧,故而韦陀像塑成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的形象。后观音堂改为招待十方游僧的白云寺,但是为了纪念狄母建寺庙的功德,原家庙的韦陀神像就保留了下来,却在寺名之前加上十方院,又因白云寺在太原之南,成为南十方院白云寺。
在我国佛教中韦陀是护法神,所以寺庙中只有一尊韦陀站像。唯白云寺还有一尊韦陀坐像。
相传有一年太原闹灾荒,白云寺也缺粮断炊。大部分僧人云游四方,只剩几位老僧守寺,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五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候太原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结果吃了这位和尚两服药,病已痊愈。为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几位老僧听后甚为震惊,虽说大部分僧人皆云游四方并化缘,但本寺年轻和尚都不懂医术,如何能为员外之女看病?于是问送粮者:“这位年轻和尚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陀像,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陀像面前合十,感谢韦陀化缘救命之恩。老僧随即在寺前搭建粥棚,赈救四方灾民。这批粮食不仅救活寺内老僧,也使附近村民免于饿死。因此,乡亲们为感谢韦陀救灾之恩,集资雕塑韦陀像。乡亲们认为韦陀每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陀雕塑成韦陀尊天菩萨坐像。
白云寺天王殿 和太生/摄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支流汾河贯穿本市,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以飨读者。
本期将为大家讲述白云寺相关民间故事。
白云寺位于太原城东南,始建于唐初,兴盛于明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系一代名相狄仁杰为母还愿所建,是太原规模最大的十方道场,彰显了太原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该寺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普光明殿、大雄宝殿、毗卢阁、观音殿、地藏殿、祖堂、伽蓝殿等,寺内有清代碑记八通,珍藏《九藏》一部。寺内有一棵白皮松,高约三十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珍稀树种。
白云寺山门 和太生/摄
白云寺的故事
/臧云翔
狄仁杰,并州人士(今山西太原狄村),唐贞观五年(630)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这年夏天,烈日炎炎,狄仁杰任并州官吏,回家探亲,路经一古寺休息。在乘凉的大树下有一石桌,上面已摆好一盘棋。狄仁杰欲向寺院借伞遮阳,老僧指棋盘对狄仁杰说:“家有家法,寺有寺规,想借寺院的东西必须在棋盘上战胜出家人。”一向爱好下棋的狄仁杰便和老僧对弈起来,经过三盘较量,老僧招架不住狄仁杰的“马后炮”,推棋认输。当狄仁杰一行准备离寺上路时,老僧并未拿伞,而说:“施主,路上有人替你撑伞。”狄仁杰不好多问,便告辞上路了。一路行来突然发现没有骄阳直晒,而在他头上有朵莲花般的白云一直跟着他飘浮,恰似一把“天”字号的大伞替他遮太阳。这时狄仁杰看着飘浮翻卷的莲花般白云,才意识到老僧临别时所说的“路上有人替你撑伞”这句话并不是戏语,因而他断言:古寺的老僧道行匪浅,莫不是观音菩萨化身?想到此便向庙宇方向深施一礼,在白云的护佑下继续赶路。当狄仁杰一行将要走进狄村时,头顶上的莲花白云不跟他飘浮了,而是停在了红土沟上空,令人不得其解。
狄仁杰回家拜见母亲,才知母亲前些日子得重病时,曾在观音菩萨像前许愿,病愈康复即建观音堂并塑金身。现在狄母病已痊愈,正准备选地建观音堂。狄仁杰听后,联想到停在红土沟上的莲花白云,当机立断将观音堂建在白云之下的红土沟坡地上。
观音堂很快就开工修建,狄仁杰也要去上任,临行之际,狄母在观音堂前栽了棵槐树,对狄仁杰说:“儿啊,常言道家有老母,儿不远行,可你去做官,为朝廷和百姓去办事,忠孝不能两全。栽下一棵槐树,就是让你永远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你父走马上任之时,我也在村里家门口栽了棵槐树。今在观音堂前栽槐树,一来取怀念之意,二来白云送你平安归,你和佛有缘,观音菩萨会保佑我儿为官清正,岁岁平安。”
现今白云寺就是由这座观音堂屡加扩建而成的。取名白云寺,乃取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而寺前院的这棵古槐,相传就是狄母所栽,如狄母所愿:愿天下亲人有所怀念,愿观音菩萨保佑天下儿女岁岁平安。
白云寺天王殿 和太生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