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锦绣太原中国年 | 太原非遗年味浓(11)老汉元宵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3-02-06 18:04:27 浏览次数:6196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图片

“元宵”这个名称起源于宋末元初,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聚集起来吃这种形如满月的食物,故称之为元宵。“星云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阖家欢乐的喜悦心情。

太原市小店区百姓“滚”元宵、吃元宵的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老汉元宵继承了太原南部地区民间传统元宵制作技艺,主要原料是面和馅。面指江米(软大米),首先用水把江米清洗三次后放入传统水缸浸泡十余小时。捞出的江米要倒在竹筐里,自然条件下放置十余小时沥水风干。然后将风干的江米放在石碾子上碾压,用细罗筛取粉,如此反复,直至全部变成细粉。通过这种工艺碾制的元宵面未经过高温,分子结构未被破坏,营养保持良好,口感软糯。馅的制作,选取上好的白糖、冰糖、桃仁、花生米(需炒制)、桂花、玫瑰、青红丝、黑芝麻(需炒制)、白芝麻(需炒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倒入熬制好的糖稀进行搅拌。所有食料搅拌均匀后放置专用模具内,待凝固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备用。滚制元宵时,将糖块沾水蘸面,反复四到五次,直至成型。

图片

老汉元宵做工讲究,营养价值丰富,是当地人民春节、元宵节必备的传统佳肴,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2017年老汉元宵制作技艺列入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局非遗管理科、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