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赵鞅
发布时间:2024-04-02 15:17:19 浏览次数:5243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龙城、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赵鞅(?一前458年,也有说卒于前475年),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晋阳古城的创建决策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赵鞅出身于世代卿相之家。祖父是“下宫之难”中幸存的赵氏孤儿赵武,曾任晋平公时期六卿中的中军将(正卿),父亲赵成是晋昭公时期六卿中的中军佐,前527年不幸早亡,赵鞅由此承袭爵位成为晋国卿。
晋顷公时期,晋国公室愈加衰微,公权分落在韩、中行、魏、范、智、赵六家卿大夫手中。为夺取公权,六卿之间相互博弈,斗争激烈。赵鞅虽是这六卿中最年轻、排名也最靠后的下军佐,但他胸有韬略、胆识过人又锐意改革,很快便在晋国六卿中崭露头角。
晋顷公十三年(前513年),赵鞅、中行寅率人在汝滨城铸造一座铁鼎,并将当年晋国正卿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其上,公之于众,意在使当地民众以法作为日常的行为规范。此举打破了晋国贵族专断刑律、随意处置百姓的旧规,被孔子等儒家代表谴责为是对周礼的一次巨大挑战,但却得到晋国多数新兴势力的支持,赵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巩固赵氏根基,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赵鞅持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礼贤下士,虚心纳谏,重用了董安于、尹铎、邮无正、窦犨、周舍等一批正直有才能之士;经济上,扩大亩制,减轻赋税,释放奴隶,分散荒地;军事上,奖励军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些举措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将士的斗志,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赵氏封地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赵鞅的政治威望逐步提高。
为防备其他卿大夫的攻击,赵鞅命家臣董安于在其领地内兴建一座新城,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坚固的晋阳城修建完成。同年赵鞅即因“邯郸午”事件受到范氏、中行氏攻伐,被迫退守晋阳城内,后在智、韩、魏的救援之下解除危机。经此一难,赵鞅认识到联盟的重要性,主动联合智、韩、魏打击范氏、中行氏。经过近七年的清剿,范氏、中行氏彻底退出六卿的角逐,其采邑也被其余四家瓜分。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成为晋国六卿中的正卿,开始执掌晋国大权。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有说晋定公三十七年即前475年),赵鞅在率师伐卫的途中,不幸染病逝世。
赵鞅一生致力于改革,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是当时六卿之中最彻底的,严重动摇和瓦解了奴隶制的基础,加速了晋国封建化的进程,也为日后赵氏走向强盛、建立国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