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代名人图谱|呼延赞
发布时间:2024-05-30 09:58:11 浏览次数:5540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
呼延赞,出生于将门之家,父亲呼延琮,后周时任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自幼习武,擅长贴鞭、朴刀和长矛。从军后初为骁骑兵,后任禁军殿前司东班头领,因骑术精湛,又升任骁雄军使,统辖上百名精锐骑兵。
呼延赞胆识过人,能征善战。乾德二年(964年),跟随北宋大将王全斌讨伐后蜀,作为前锋冲锋陷阵,身上多处负伤,战斗力却丝毫不减。此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跟随宋太宗征讨北汉,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随崔翰戍守定州,均立有军功,官职累迁至铁骑军指挥使、马步军副都军头。
呼延赞一生怀有强烈的军功报国之心,他不仅自己全身纹刺“赤心杀贼”四字以示决心,甚至要求家中妻儿也刺字明志。受其影响,他的几个儿子在耳后刺字“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以明斗志。为在战场杀敌,他特制重达十几斤、两面带有锋利刀刃的破阵刀,而他最擅长使用的兵器铁鞭则更为沉重,需两人方能抬动。雍熙四年(987年),辽兵攻势强劲,杨业刚刚战死,宋军斗志不振。为战胜辽兵,呼延赞潜心研究攻守战法,献“轰图”于太宗,并请求担任守卫边防之责。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如愿以偿,迁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成为北方抗辽的前线指挥官,实现了带兵戍边的夙愿。
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大举南犯,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亲率10万大军前往大名府抗辽,呼延赞为此次行军的先锋。抵达大名府之后,呼延赞又奉命担任行宫内外都巡检,负责保卫宋真宗行宫内外的安全。由于宋真宗并未真正抵达战事最前线,呼延赞没能获得与辽兵战场厮杀的机会。
宋真宗曾经补选军校,人人都想尽办法邀功请赏,唯独呼延赞上奏说:“每月的俸禄上千,花费不到一半,受照顾已经很多了。我自己考虑没有什么来报效国家,不敢再希求升迁提拔,且担心福分过多而产生灾祸。”对此,大家都称赞他知本分。
呼延赞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然而,面对北宋王朝的重文抑武之国策,他空怀一身武功和满腔报国热情却难有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咸平三年(1000年),呼延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