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CULTURAL TOURISM INFORMATION
首页 > 文旅资讯 > 精彩资讯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戴廷栻

发布时间:2024-06-24 20:53:41 浏览次数:4924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序言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戴廷栻



戴廷栻(1618年-1691年),字枫仲,号符公,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收藏家、北方反清活动领袖。著述有《丹枫阁记》《半可集》《枫林一枝》等。

戴廷栻出自殷实的官宦世家,为人慷慨豪侠,精明有才干。20岁考入太原三立书院,师从著名学者袁继咸。袁继咸极具高风亮节,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对戴廷栻的学问、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此时,戴廷栻与傅山成为同窗挚友。

明朝灭亡后,戴廷栻不愿做清廷之官,更不愿与清朝权贵往来,遂回到家乡祁县过起隐居生活。顺治十七年(1660年)九月,戴廷栻出资在祁县城内兴建起一座三间四层规模的丹枫阁,名义上是他盛邀友人开展学术文化活动的场所,实为明朝遗民秘密活动的据点。当时,山西和全国的许多硕学大儒、反清志士,如傅山父子、顾炎武、白孕彩、李孔德、阎若璩等人,常在此集会。他们不论门径,但重学行,均结为刎颈之交。这些名流志士中,他与同门傅山,无论是学问主旨还是精神志向最是契合。为表达明朝遗民们反清复明、光复华夏文化的坚定意志,戴廷栻撰写了一篇《丹枫阁记》,傅山则作为响应,为《丹枫阁记》作了跋并书写了丹枫阁楼匾。当时的丹枫阁,与南方冒氏水绘园齐名。全国反清义士,南方多聚于冒氏水绘园,北方则以丹枫阁为汇合地。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强迫全国文人受试,以达到天下归心的政治目的,戴廷栻作为地方文化名人,自然也在被征召之列。戴廷栻屡辞不准后,只好于第二年赴京应试。临行赋诗自哀:“读书甚爱陶弘景,人事殊悲庾子山。”后出任山西闻喜县训导、曲沃县教谕。

戴廷栻在诗作方面造诣颇深,著述丰厚。顾炎武、魏象枢称其古文继承了散文家归有光的“唐宋派”风格,且有创新,影响较大的有《补岩集》《半可集》《枫林一枝》等。傅山称赞《半可集》文章“如风雨集而江波流”。可惜如今文集大部分已佚失,只有《半可集备存》《枫林一枝》二书存世。

    戴廷栻一生嗜好收藏书画、彝鼎。丹枫阁内珍藏的碑帖、字画、彝鼎丰富多样,累积的书籍达万卷以上。他还辑刻过数百种图书,对名人高士的诗文无钱自梓者,亦出资赞助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