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秦肇庆
发布时间:2024-06-24 20:59:24 浏览次数:5078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秦肇庆,又名四喜,徐沟县大常镇(今太原市清徐县大常村)人。清代太原商业巨贾。
秦肇庆祖上世代贫寒,至其祖父辈,祖父早亡,全家依靠祖母秦张氏开办生豆芽、磨豆腐的小作坊,勤俭持家,家道渐有起色。
乾隆初年,秦肇庆跟随姑父来到内蒙古萨拉齐种植蔬菜、买卖粮草、经营旅店。秦肇庆生性高傲,凡事不愿墨守成规,总喜欢自己专断而行,久而久之,他与惯于求稳的姑父在发展谋略上发生分歧。此时,秦肇庆结识了太原祁县青年乔贵发,二人相谈甚欢,结为异姓兄弟,并一同商议改道包头另起经营炉灶。
秦乔二人是最早一批来到包头的商户,彼时的包头仅是一个拥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但它却地处内陆旅蒙商人往来的交通要道,秦乔二人瞅准这里商机无限,安营扎寨,做起了经营豆腐、豆芽的老本行,后根据过往商队的需要,又将生意扩展至粮店、车马店、杂货店、银钱和票号行业。
乾隆十五年(1750年),秦乔二人因一次粮食交易中错误预判形势,导致十多年的积蓄几乎化为乌有。受此重创,乔贵发一蹶不振,回到老家祁县种田谋生,不甘心失败的秦肇庆则坚持留在了包头,继续苦心经营。
乾隆二十年(1755年),口外粮食大丰收,粮价大跌。颇具商业头脑的秦肇庆及时囤进大量黄豆,翌年抛售后,获得丰利。经营有了转机,秦肇庆亲自赶赴祁县把乔贵发接回到包头。二人再次叩头盟誓,结为异姓一家,相约世世通婚,互相提携。这一年,二人在包头东前街开设了广盛公商号。商号按股份比例分配,以秦家为主,乔家为次。在两人的精诚合作下,商号生意越做越大,不过几年的时间,便垄断了整个包头城的贸易金融。数年后,广盛公更名为复盛公,一直延续了二百余年,对包头的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包头仍流传着一句谚语,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家能贵发,肇始秦家人。
大约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外打拼数十年的秦肇庆不再直接参与商业经营管理,返回家乡专心建造宅第。在家乡,秦氏三余堂、九德堂、既翁堂宅第连片,仅新建的9处宅院就占据了大常镇东北的一条大街。而秦家每年还会从商业中分得不下万两的红利,当时的七品知县岁俸只有白银45两,一品大员岁俸也不过是180两,秦家富有程度可见一斑。
民国初年,秦乔两家设在北京的大德通票号发生挤兑风潮,乔家坚持投入资金平息挤兑风,秦家没有信心,将股份缩小至12.5%,若干年后,秦家渐渐在商场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