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CULTURAL TOURISM INFORMATION
首页 > 文旅资讯 > 精彩资讯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浑

发布时间:2024-04-17 12:14:40 浏览次数:5482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序言


太原,又称晋阳、龙城、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王浑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晋开国功臣。

王浑出自官宦之家,其祖父王泽为东汉代郡太守,其父王昶在曹魏后期官至司空。正始年间,王浑曾是魏国大将军曹爽部下掾吏,高平陵之变后,曹爽被杀,王浑受到牵连被免职回乡。后因其父王昶为司马懿之重臣的缘故,王浑被重新起用,但也仅任怀县县令,40多岁后陆续升迁为散骑常侍、越骑校尉。

王浑的前半生可谓仕途平庸,沉寂无闻。直到泰始九年(273年),50岁的王浑升任豫州刺史,才有机会叱咤沙场。豫州和吴国相邻,是年七月,东吴趁晋军轮防交替小憩,兵力减少,加之王浑新任,尚不熟悉边事军情之机,特派精兵10万,分别突袭弋阳、新息。王浑当时仅有一旅之兵力,他将计就计留部分士兵防守,亲率剩余兵力偷渡淮水,深入敌后直捣大本营,吴兵猝不及防,不战而败。王浑从此名声大噪,后以军功擢升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坐镇寿春。

咸宁三年(277年),吴军在皖城部署大量兵力,不时侵扰晋国边境。王浑静观数日发现吴军用兵无度,战略模糊,遂命扬州刺史应绰督统淮南晋军,直扑吴军中枢皖城。吴军始料不及,未做过多防备,守城不过几日即被攻破。此役毁损吴军大量军粮、船只,消灭其兵力达5000余人。从此,吴军听闻王浑之名便心生胆怯。王浑亦觉灭吴时机已近,开始做更充分的战争准备。

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发动灭吴战争,王浑领兵从横江出击,破当阳,夺版桥,歼灭吴军主力,斩杀吴军统帅宰相张悌、大将军孙震,俘毙将士7800多人,直指吴都建业。东吴帝孙皓见大势已去,派人给晋军统帅王浑送来投降书,接到投降书的王浑本以为大功已成,只等与王濬率领的水军汇合,共同受降。岂知赶到秣陵水域的王濬径直驶入建业,率先接受了孙皓投降。错失良机的王浑气愤不已,频频上疏要求朝廷处罚王濬不受节度,抢功在先。晋武帝深知王浑在灭吴过程中的重要功劳,特颁诏授京陵公,增邑8000户,擢升为征东大将军,重新镇守寿春。王浑上任后处事果断,慎用刑罚,妥善安抚东吴遗民,江东百姓由此对他心悦诚服。

后王浑累迁至三公中的司徒,西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去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