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CULTURAL TOURISM INFORMATION
首页 > 文旅资讯 > 精彩资讯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李世民

发布时间:2024-05-01 19:37:31 浏览次数:4011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李世民


李世民(约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开启贞观盛世,史称唐太宗,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自幼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大业十二年(616年),父亲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束发之年的李世民跟随来到太原。此时的隋朝天下大乱,隋祚将终。胸怀异志的李渊在平定叛乱、抵御突厥的同时也开始招兵买马,为举大事做准备。为积极促成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人称太原公子的李世民散财养士,广结英豪,与隋朝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等精心谋划举义之事,并将一直暗中监视李渊父子的副太守王威、高君雅斩首于晋阳宫外。举义成功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分统左、右两军,南攻霍邑,西渡黄河,于大业十三年(617年)攻克长安,辅佐父亲李渊登上帝位。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以功被拜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此时全国割据之势尚未结束,李世民又率兵征战各地。武德二年(619年),马邑刘武周率众南下,占领了当时的山西全境,唐高祖欲放弃此地,李世民上书反对,“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并主动请缨,率兵3万迎战刘武周精锐部队,半年之后彻底消灭刘武周,收复太原。除此战役,李世民还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强势割据势力,为唐朝初年的稳定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626年),战功累累、深得将兵拥护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之后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常常怀念自己当年起义之地,贞观十九年(645年),他在亲征高丽返回的途中专程绕道太原,兴之所至,赋下诗词若干:“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四时运灰管,一夕变冬春。送寒雨雪尽,迎岁早梅新。”(《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多年后,李世民再次回到太原,在晋祠写下《晋祠之铭并序》,时至今日,此碑文依然保存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因病去世。庙号太宗,葬于昭陵。在位的23年里,李世民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百姓安康、四方平定的贞观之治繁荣局面,也为大唐后世一百多年的繁盛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