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CULTURAL TOURISM INFORMATION
首页 > 文旅资讯 > 精彩资讯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温彦博

发布时间:2024-05-02 19:44:57 浏览次数:3527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温彦博

温彦博(573年-637年),字大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宰相,著有《温彦博集》20卷等。

温彦博出身于书香世家,与兄温大雅、弟温大有三人皆以博览群书、聪颖异人、文采斐然而闻名,时称“三温”。三兄弟中,温彦博尤以辩才突出,更是“三温”中的佼佼者。

隋文帝开皇末年,他通过对策及第,被举荐担任文林郎、直内史省。大业十二年(616年),割据一方的幽州总管罗艺授他为幽州司马。大唐王朝建立后,罗艺在温彦博等人的劝说、谋划之下,归顺于唐,罗艺受封幽州总管,温彦博因功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唐高租再擢升他为中书侍郎。

温彦博不仅文笔出色,且善于言辞,宣读诰命时声音洪亮,仿佛背诵般流畅,高祖每问及四方风俗,他都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满朝文武对他的从容优雅、博学广闻无不羡慕。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十余万骑兵进犯太原,温彦博跟随并州道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张瑾出兵抵御。在太谷与突厥交战时,唐军不幸全军覆没,温彦博也在被俘之列。因拒不向突厥兵妥协,温彦博被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与突厥达成渭水之盟,被俘的温彦博这才得以释放。回到朝中,温彦博历任检校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御史大夫等。贞观四年(630年),被封为负责草拟皇帝诏诰及有关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中书令,封虞国公,成为贞观初年与众多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

温彦博晚年一直处于权力中心,但他始终行事谨慎,为官清廉。掌管机密事务之后,为减少纠纷,更是谢绝与宾客往来。在同各国来使交往中,也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才干。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平定突厥,在如何处置10万户突厥人的问题上,温彦博主张以德怀之,仿效汉武帝安置匈奴的方法,集中把突厥迁入中原,保留其部落、风俗,给予突厥族以一定限度的自治权力。此主张虽遭到魏征等大臣的极力反对,但温彦博力排众议,舌战群雄。最终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与突厥的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

贞观十年(636年),温彦博迁尚书右仆射。次年,因病去世,终年64岁。去世时,家里十分简陋,甚至都没有一处能举办殡葬仪式的宽敞厅堂。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后深为感动,为他重修了庭院,赐谥号恭,并陪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