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CULTURAL TOURISM INFORMATION
首页 > 文旅资讯 > 精彩资讯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昌龄

发布时间:2024-05-14 09:54:23 浏览次数:5154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昌龄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昌龄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昌龄

序言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年一约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之“七绝圣手”。存诗180余首,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王昌龄早年家境贫寒,为求取功名,他一边耕作一边苦读,23岁上下时还曾隐居嵩山学道。唐开元初年,唐玄宗为开疆拓土、巩固边境实行兵制改革,推行募兵制,不少将领因边功受到朝廷的提拔、重用,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大批文人投笔从戎以求军功的热情。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血气方刚的王昌龄赴河陇,出玉门,加入边塞大军中。在漫游西北边地,深入体验边塞生活的过程中,他创作出《出塞》《塞下曲》《从军行七首》等大量优秀的边塞诗。

开元十五年(727年),年近30的王昌龄进士及第,被授秘书省校书郎,抱负远大的王昌龄面对这样一个九品官职心有不甘,4年后,又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再次登第,这一次改任汜水县尉。虽两次登第,但王昌龄的仕途却未有明显变化,这让他倍感失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40岁的王昌龄因事获罪,被贬至荒僻的岭南,次年被赦返回长安,后改授江宁丞。在赴任江宁丞的路上,王昌龄写出了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仕途的连连蹭蹬,又遭遇旁人的无端谤议,王昌龄此刻的凄切之情犹如诗中的连江寒雨。

天宝七年(748年),王昌龄因言行上的不拘小节,再度被贬至龙标任县尉,世称“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王昌龄为避战乱于次年离开龙标,回往家乡。在经过亳州时,被亳州(今安徽亳州)刺史闾邱晓杀害。王昌龄冤死后不久,时任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的张镐,杖杀了闾丘晓。行刑时,闾丘晓向张镐求情:“家有老母,乞贷余命。”张镐反问其:“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誉盛名的一位诗人,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等皆交往频繁。他的诗不仅有边塞军旅诗,还有为数不少的闺情宫怨和送别题材的诗,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不仅展现了西北边疆壮美绮丽的塞外景色,还表现了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英雄情怀,饱含了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他的诗以七绝诗为最多也最出色,一首《出塞》被明朝李攀龙推崇为唐诗压卷之作,故他也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