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溥
发布时间:2024-05-27 10:06:25 浏览次数:5546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历任后周两帝及北宋两帝的四朝宰相,著名史学家,编撰有《五代会要》《唐会要》《世宗实录》。
王溥出自官宦世家,自幼喜爱读书,手不释卷,乾祐元年(948年),以甲科进士第一名授秘书郎。此时,后汉隐帝刘承祐刚刚即位,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驻守凤翔的王景崇举兵反叛。朝廷大将郭威奉命讨伐,因赏识王溥才学出众,辟其为从事。叛乱平定后,郭威在缴获的大批文书中发现有很多是朝中官员与叛将往来的书信,便记下名字,准备一一查实。王溥劝说道:“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郭威听从建议,将这些名单付之一炬,既往不咎,众人因此纷纷诚服于郭威。
951年,郭威在汴京称帝,建立后周,王溥的官职随之一路擢升,累迁至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953年,郭威去世前又升其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并托孤于他。
954年,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北汉国君刘崇乘后周国丧之机,亲率大军南侵,柴荣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宰相中只有王溥一人力主柴荣御驾亲征。这场战争最终以北汉的失败宣告结束,后周政权也因此得以巩固。凯旋还朝的柴荣为褒扬王溥的远见卓识,加封其为礼部尚书、监修国史。王溥不仅自己富有政治才干,也善于举荐贤才。显德二年(955年),世宗发兵攻打秦州、凤州,王溥推荐向拱担任主帅,果然大获全胜。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年仅6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授王溥为右仆射。次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登基后不久便免除了王溥相位,改任其为太子少保,后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曾任10年宰相的王溥去世,时年60岁,谥文献。
王溥晚年虽政治上不再得意,却有了更充裕的时间钻研学问。王溥家藏万卷,博学多识,尤长于史学。他曾根据唐代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新整理,补齐缺漏,撰成《唐会要》100卷。《唐会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新的史书编撰体例,为后世的史书编撰提供了新的范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他还广搜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典章旧事,分类纂辑,编成《五代会要》30卷。该书历来为史家所重,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许多重要史实便是依赖于王溥编的这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