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CULTURAL TOURISM INFORMATION
首页 > 文旅资讯 > 精彩资讯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刘渊

发布时间:2024-04-18 16:54:41 浏览次数:5544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序言


太原,又称晋阳、龙城、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刘渊


刘渊(约249年-310年),字元海,并州新兴郡(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的后裔。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与冒顿单于以兄弟相称,从此,冒顿单于的后人就以刘氏为己姓。刘渊的父亲刘豹是曹魏时期匈奴五部中的左贤王,刘渊幼年时随父在晋阳的汾水和涧水一带度过。及至束发,刘渊已成长为一名身材魁伟、猿臂善射的英俊少年。刘渊尤其热爱汉文化,《史记》《汉书》及诸子的著作,无不通晓;《春秋左氏传》《孙子兵法》《吴子兵法》更是熟稔于心。

魏元帝咸熙年间,为防归顺的匈奴作乱,刘渊作为侍子(人质)被留置在曹魏国都洛阳。至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大将王浑多次向朝廷举荐自己这位年轻的同乡。晋武帝有心命其领兵平定吴会地区,但大臣孔恂、杨珧等人却担心刘渊就此“自立为王,不再北归”,并建议杀之以除后患,晋武帝虽未采纳大臣的意见,但也放弃了任用刘渊的打算。

咸宁五年(279年),刘渊的父亲刘豹去世,晋武帝命刘渊接任父职,担任单于左部帅,并监管匈奴五部军事。刘渊回到家乡上任后,法纪严明,惩奸除恶,乐善好施,以诚相待。一时间,匈奴五部的豪杰纷纷投奔,千里之外的儒生、学士也都慕名归附。晋惠帝继位后,又授其为五部大都督、宁朔将军。正当刘渊志得意满、实力一天天壮大之时,元康末年(300年),匈奴部有部人叛逃出塞,刘渊受此牵连而被免官,后在成都王司马颖的力谏之下才官复原职。

西晋中后期,皇室爆发八王之乱,致使天下大乱。永安元年(304年),刘渊趁乱在左国城自立为王。为取得当地汉民的拥护,他效仿刘邦自称汉王,定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并大赦境内囚犯,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此后,刘渊多次击败晋军的讨伐,开始进军中原,虽在攻打并州州府晋阳时遭到并州刺史刘琨的顽强抵抗,但却很快占领了除晋阳之外的河东地区。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定都平阳,改年号为永凤。此时刘渊兵力已达10万之多,在羯族将领石勒的帮助下,相继攻下了豫州、兖州、冀州等地,转而攻打西晋的国都洛阳。两年后洛阳尚未拿下,刘渊却病逝,终年61岁,庙号高祖。

刘渊借用汉室的名义,在中原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虽拉开了西晋灭亡的序幕,将中原推向了战争和动乱,但他倡导仁义,推崇汉化,约束部下残害中原百姓的举措,也为各民族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