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源
首页 > 本地资源 > 民间故事 > 详情页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窦大夫祠

发布时间:2022-03-05 20:09:11 浏览次数:4238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


导  语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支流汾河贯穿本市,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以飨读者。

 本期继续为大家讲述窦大夫祠相关民间故事。


窦大夫祠简介      
   


 窦大夫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的祠庙。景区由五部分组成,从东依次为赵戴文公馆、观音殿、保宁寺、窦大夫祠、烈石寒泉,其中烈石寒泉为古晋阳八景八一。祠堂坐北朝南,南殿鼓楼下有一窑洞,别称虹巢,是傅山在明末清初年间隐居之处。


   

            窦大夫像  和太生/摄




孔子回车

            /臧云翔


 说起窦大夫和孔夫子,还有这样一段令人感叹的故事。

《史记·孔子世家》曰:鲁哀公三年(前492),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主张,听说晋国有位窦姓大夫,非常推崇他,跟他一样是属于克己复礼的儒家正统,很是高兴,便驾着牛车、哼着小调,兴致勃勃地来访。

 走到黄河边,突然听到,窦大夫被晋国正卿赵简之杀害了!他望着河水叹息道:多么美丽的河水呀,可我是不能渡过去了,这大概是命运的安排吧。随行的学生子贡问其原因,孔子感叹地说:窦鸣犊是晋国很有才德的大夫,赵简子未得志之时,倚仗着他和舜华这两个人才能从政,如今他得志了,为了执掌朝政,却杀了他们。“夫鸟兽之不义也,尚知辟之,况乎丘哉!”连飞鸟走兽对于不义的人尚且知道避开,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他打消了入晋的念头,掉转车头返回鲁国去了。孔子回去作了一首《陬操》的琴曲,来哀悼窦大夫。


        窦大夫祠戏台  和太生/摄



窦大夫祠八景的故事

                  /臧云翔


 窦大夫祠有内八景:明三暗五、窑洞出檐、神龛梧桐、鼓楼石柱、鱼台砂座、二郎手印、离祠红马、透玲石碑。现存五景,称窦祠五绝。

 山门顶额“窦大夫祠”。山门东侧原有彩塑白马、红马。传说:这两匹马是二郎神的坐骑。一天夜晚,一匹红马跑出正门,正殿右侧耳房里边的二郎神闻讯,急忙出去追赶时,被门槛绊倒,在地上留下了手印,至今尚存,成为八景之二——离祠红马和二郎手印。

 献亭正面高悬“泽被苍生”牌匾,献亭死角立柱,造型巍峨壮观,外施双昂斗拱,内饰八角藻井,飞檐翘角,犹如大鹏展翅,藻井排列疏朗奇巧,使藻井显得深远、美丽、壮观。献亭内东、西、南、北高悬“鲁阳比烈”“正直千古”“灵济汾源”“霖雨乡邦”牌匾。正殿门顶高悬“英济侯祠”牌匾。正殿外看为三间,走进殿门则为五间,所以八景之一的明三暗五是独具特色的景观。

 窦大夫像庄重静穆,使人肃然起敬。传说,唐代以前为石刻像,宋代改为泥塑像。窦大夫像的右侧立有一截梧桐古木,名辟蝇木,“色类沉香,盛夏蝇不至”。传说凡用手摸过的人,一年之内无病无痛、消灾免难,所以凡是瞻仰过窦大夫像者,都用手摸过。千百年来,在千千万万人的抚摸之下树身油光可鉴,成为一绝,为八景之一的神龛梧桐。

 窦大夫像的两侧有一副楹联:太行山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生。横批:正直千秋。大殿前的一通龟驼石碑,整体宽厚高大,表面光洁,玲珑透亮,光莹照人,令人叹为观止,传说此碑经水浇后呈透明状,有透玲神碑之称,为八景之透玲石碑。山门殿两侧有钟鼓楼,东边鼓楼以石柱支撑,为八景之鼓楼石柱,令人称奇。

 西配房建于烈石寒泉东岸,向西开有门窗,筑有阳台。站在阳台上,有近水楼台之感,近可俯瞰寒泉水,观赏游鱼,仰望秀丽山色;远可眺望烈石山口胜景,盛夏居此,清幽凉爽。民国初年,山西督军阎锡山常在此避暑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