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源
首页 > 本地资源 > 民间故事 > 详情页

太原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专辑——青龙古镇篇

发布时间:2022-06-06 17:46:57 浏览次数:4809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文化馆)

太原旅游景区专辑——青龙古镇篇

太原旅游景区专辑——青龙古镇篇

太原旅游景区专辑——青龙古镇篇

微信图片_20220613210750.png                            青龙古镇街景   和太生/摄

                                         青蒿嘴

                                  /臧云翔



明代,王氏家族居住在王家庄,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

那时,在王家庄西南角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村落,村里生长着一种名叫蒿子的植物,四季常青,繁茂旺盛。有一家以采药为生的农户,常常出入山间。有一次,男主人跌伤了腿,一直不见好,用什么药都不管用,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这家的小儿子只有十岁出头,但是十分孝顺,看着父亲的伤痛,心里暗暗决定自己出去采药挣钱为父亲治病。天不亮,男孩就悄悄上了山,走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几棵草药,不料,脚下一滑,小腿还被石头划伤了,流血不止,忍不住放声哭了起来,哭完了正准备回家,扭头却看到身边放着许多割好的蒿子,上面还放着一张字条,写着“此药可治病”。小孩四下看了看,一个人影也没有,感到非常惊奇,半信半疑地拿起一把蒿子放在嘴里咀嚼一番,敷在腿上。令人惊奇的是,刚刚还流血的伤口瞬间止住了血,而且疼痛也减缓了许多。他心中欣喜万分,拿了蒿子飞奔回家。男孩把在山上的经历对母亲讲了,母亲半信半疑,于是捣了蒿子去为丈夫敷腿。蒿子刚敷到溃烂的伤口上,男主人马上感觉没有那么疼了。用了药没两天,男主人的伤势便痊愈。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村里的人们都听说了,纷纷用这种药材治病疗伤,没有不痊愈的,于是,青蒿嘴也名声远扬。

那几年,青蒿嘴风调雨顺,年年好收成,村民们生活得安乐祥和。

一日下午,有位白胡子老道飘然来到青蒿嘴龙王庙前,见庙里红墙绿瓦,香烟缭绕,心中暗叹,确是一处风水宝地。老道一进庙门,余晖照处,一匹白马着霞光,熠熠生辉地站在神像前面,只见它神情虔诚,正低头拜着龙王。老道一时惊讶,认出了它,脱口就说:“你不是王家庄相公庙那匹白马吗?”一句话道破天机,这匹马立刻一动不动,变成了一匹泥塑马。此时王氏族人听说了这件奇事,都认为青蒿嘴是块人杰地灵之地,于是纷纷迁往青蒿嘴,经商种田。自从搬到青蒿嘴,王家种田年年丰收,粮食满仓,做生意事事通顺,财源广进。没过几年,王家人的生意商号不断发展壮大,遍布全国。




            

             王家小姐

                               /臧云翔


王家老爷在商场上可谓如鱼得水,经过几年的经营,他在青龙古镇沿街开设酒坊、豆腐坊、油坊、饼坊,还办起了药店、饭店、车马店。常年南来北往的商客,路过此地都要在王家老爷的车马客栈歇脚,吃王家老爷饭庄的青龙过油肉、驴肉,喝王家老爷自酿的高粱酒。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车马客栈的商贾络绎不绝。王家老爷也乐此不疲地把各个作坊店铺经营得红红火火。可每逢夜深人静,卸下一天的疲惫之时,他才会和夫人说起牵挂在自己心头已久的大事——小姐的终身大事。

原来,王家老爷和夫人结婚十几年膝下却无一儿半女,这成了老两口的心病。为有一男半女,王家老爷和夫人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奶奶庙、土地庙烧香磕头,吃斋念佛,祈祷许愿,广做善事。王老爷而立之年,终于求得一女。小女的降生,虽不如生个儿子满意,但苦苦盼了十几年总算有了一女,全家人心里非常高兴。小女生来明眸皓齿,一对乌黑的眼睛如天上的星辰,一张小嘴如娇艳欲滴的樱桃。王家老爷知道女儿来之不易,便取名为晓青,专门从佣人里挑了两个精干麻利的奶妈悉心呵护。

过了几年,王家老爷从外面找了个师塾先生专门教小姐认字识画。小姐从小天资聪颖,没过几年,便能吟诗作画,“四书五经”也烂熟于心。

光阴似箭,一晃十几年,王家的小姐长成一个楚楚动人的大姑娘,窈窕的身材,白皙的肌肤,明眸似水,纤手如葱,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仙子。然而,随着王家小姐一天天长大,王老爷的管教也越来越严,专门配了个贴身丫鬟秀珠,每日跟在小姐屁股后面,寸步不离。小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下了绣楼也只许小姐到花园走走,到妈妈屋里看看。在王家当长工的大多数人从来没见过小姐,外面来的商客,茶余饭后有时也想聊聊王老爷家的千金小姐,有时说得神乎其神。真是“王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有年春天,王家老爷外出办事。得知此消息,小姐和丫鬟正在花园散步,趁守园人不注意,从花园小门溜了出来。春光明媚,景色宜人,她们寻着平日凭栏远眺的方向,穿过一片柳林,绕过河堤,桃花、杏花,花团锦簇,竞相开放。小姐和丫鬟秀珠徜徉在花海里,禁闭多年、压抑多载的青春活力迸发了出来,她们前后追逐,相互嬉戏,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小姐快来看,快来嗅嗅这株花,多漂亮啊!”秀珠站到一株盛开的杏树旁,挥着手,大声呼着小姐。小姐循着呼声,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拽着杏树,闻着花香,陶醉在花里,嘴里嘀嘀咕咕:“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小姐,你在吟谁的诗啊?什么年少风流?”秀珠看着小姐脸色绯红,露出不解的眼神。小姐看到她对自己刚才所吟诗句似懂非懂的样子,感到好笑,又晓得秀珠明白词中之意,不由得脸上像着了火似的红晕。

正在此时,一位公子急匆匆走来,小姐和秀珠避让不及,正好撞了一个满怀,公子急忙道歉并问道:“敢问小姐,到青龙古镇的路该从何处走?”秀珠忙上前,笑着说:“从这里拐个弯,再从桥上过去,上坡便是。”随着秀珠手指,公子望着前面,茫茫丛林,不知所措。

小姐看到公子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公子身上挎着一个布包,像是个读书之人,便上前推了推丫鬟,悄声告诉秀珠:“我们也该回去啦。”丫鬟明白小姐的心意,便对公子说:“我们也要到青龙古镇,一起走吧!”听了此话,公子说:“谢谢”,便紧随小姐,向前行去。

这时,公子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下来,偷偷打量起眼前的小姐,婀娜的身材,轻盈的步履,盈盈的笑语,在这野外,竟遇小姐,心里不由怦然心动。小姐感觉到陌生人的眼光灼着自己,脸上火辣辣的难受,扭回头去看了一下,正好和公子眼神碰到了一起,急忙又扭了回去。在一旁的秀珠看在眼里,心想,瞧这公子模样,天庭饱满,面如银盘,身材高挑,一副读书人的打扮。“公子莫不是进京赶考的吧?”秀珠边走边问。“正是,我出来有些日子了,旅途劳顿,好不艰辛,好在过几日便到京城。”公子亲切地答道。

“听公子之言,一举高中,成竹在胸。”“岂敢,岂敢。”

公子和秀珠的谈话,小姐听得清清楚楚,看着跟前潇洒飘逸的公子,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便放慢了脚步问:“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我姓张,名云鹏,家住五台。”公子一本正经地回答。

秀珠抢上前去,笑嘻嘻地对公子说:“敢问公子贵庚几何,有无家室?”

微信图片_20220612221919.png

青龙古镇招亲表演


一句话问得公子脸色羞红,结结巴巴地说:“我还未成婚。”秀珠再看看小姐,心里暗想,这下你满意了吧!

“小姐,我去前面看看,你和公子聊聊。”说完,秀珠跑得无影无踪了。

过了好长时间,秀珠在前面等得不耐烦了,方才看到公子和小姐双双走来,看着两人并肩前行,真是郎才女貌,多般配啊!秀珠故意走上前去,一边拉住小姐,一边告诉公子:“前面就是青龙古镇,你们结伴同行,风言风语出去,对我们小姐不好,你快走吧!”说完,拉起小姐就走。

小姐拽了拽秀珠,白了她一眼道:“我有话对公子说。”

秀珠佯装未听见,继续拉着小姐向前走,小姐气呼呼地甩开秀珠的手,从身上解下自己刺绣的鸳鸯荷包,送给了公子。

“请公子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片心意,望君得中后,早日归来娶我。”小姐情深义重,两行热泪挂在腮边。

公子接过信物,痴情地看了看小姐言:“我一定会回来娶你,请小姐等候我的佳音。”

“好啊,请君记住。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小姐久久地望着远去的张公子,不忍离去。

自从小姐偷偷游春归来,每日梳洗完毕就凭栏远眺,痴痴盼着张公子鸿雁传书,早来府上。

一晃过去了几个月,小姐茶饭不思,像落了架的凤凰。王老爷和夫人看在眼里,几次询问情由,也未问出个长短,后来听说小姐和秀珠出去游春之事,父母才感觉到姑娘大了,不能久留家中,该给小姐找一个好人家了。

这天,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王老爷忙完了一天的活,便和夫人商议小姐的婚事。“黄寨刘家有一位公子,还未娶亲,几次刘家老爷向我提亲,我都未答应。”王老爷说完,看了看夫人。

“不知他们生辰八字合不合,再说刘公子是干啥的,你可知晓?”夫人把自己心里想的说了出来。

“要说家境,可也是门当户对,刘老爷买卖做得挺大,不知他家的公子成器不成器,女儿也不知喜欢不喜欢。唉,难,看来给女儿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比做买卖难啊!”说完,王老爷吹灭了灯,打起了呼噜。

翌日一早,王老爷门前的树枝上,喜鹊喳喳地叫了两声,不一会儿,看门的李老头走了进来说:“黄寨刘老爷求见。”

“快请,快请。”话音未落,刘家老爷已到门庭。几位下人抬着彩礼走了进来,王家老爷忙说:“这是什么意思?”刘老爷忙上前笑了笑说:“今日到府,想给儿子提亲,不知可否,请见谅见谅。”

王家老爷一听此言,忙说:“这么大的事,我还未和小姐提起。”

刘老爷说:“哎呀,老爷的小姐,谁人不知,貌若天仙,文采飞扬,我两次和你提及,你都未应,我再不捷足先登,你家小姐早不知被谁家娶走了。再说了,只要你王老爷同意,小姐还有什么不同意呢?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你定了就成。”

“岂敢,岂敢!你不知我家小姐,宠坏了,什么事都要让着她。这样吧,今天你先回去,我跟小姐商议之后,一定给刘老爷回话。”

把刘家老爷打发之后,王老爷松了一口气,忙返回后房,把此事告知夫人。夫人忙叫秀珠把小姐唤来。

小姐听了父母之言,一言不发,急得老两口团团转,站在后面的秀珠悄悄拉了拉夫人的手,出门咕叽了一会儿,又进了家门。夫人说:“晓青,你是否有了意中人,如有快告诉你爹,说给我们听听。”

小姐一听,看来包不住了,一股脑就把心事告诉了老爷和大人。“看来你要死等这位张公子了,这么好的一桩婚事,你都看不上,真气死我了。”

“我已以心相许,等他归来,除了他,我不嫁。”小姐非常坚决。

“好,就让你等三个月,如不来,我就给你做主,非嫁刘家不行。”一气之下王老爷摔门走了。

眼看快到三个月的时限。一天早晨,一队人马吹吹打打从村南而来,径直来到王家大院门前。仆人急忙去回禀王家老爷。小姐在绣楼听闻张云鹏公子到府,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急忙下了绣楼。夫人早已高兴得合不拢嘴,告诉姑娘:“张公子及第进士,真是府上有德!”小姐来到厅上,张公子早和王老爷叙得热热乎乎。王家老爷笑眯眯看着眼前的女婿,不知有多高兴,一看小姐进来,忙去招呼饭菜,跟在小姐身后的秀珠也退了出来。大厅里只留下张公子和小姐,两人一别三月如隔三秋,公子深情望着,小姐含泪凝视,两情相悦,别后重逢,好多话尽在不言中。

原来,张公子到京,正赶上了会考,到了放榜,中了进士,外放杭州知县,一切安排妥当,便匆匆来到青龙古镇。

过了几天,张公子选了良辰吉日,前来娶亲。轿夫们早听说王家小姐从小生在绣楼,从未出过家门,便专门合起来把个轿子颠来颠去,吓得小姐在轿子里紧紧把着轿杠。两位新人相依步入洞房,张公子深情地握着小姐磨起两手泡的纤纤细手,心疼得不知该说什么。小姐莞尔笑了笑,紧紧依偎在公子怀里共剪西窗烛,深夜私语时。




蛤蟆坡关帝庙


                                /臧云翔


蛤蟆坡在宋代就是南北必经之路,以坡陡路险而出名。有一天,从北路驶来一辆马车,车上满载金银财宝,由财东亲自押车经过蛤蟆坡。等到了大坡前,驾辕的黑马突然刨土撅臀、大声嘶鸣,不肯往前走了。马车夫心里一阵发毛,用力挥着马鞭,硬着头皮往前赶,到了坡陡路滑的那一段,只听得“咔擦”一声,车闸断了,马车失去了控制,像脱了缚的野马向坡下冲去,财东被抛了几米高后落到车道上。眼看大祸临头,顺坡滚下去必将人死财空,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当危急关头,驾辕的黑马朝后一坐,马车立即纹丝不动,几乎同时,大黑马张开大嘴,将主人叼了起来,避免了一场灾祸。见此情形,财东意识到,一定是神灵相助,方将一场灾难化险为夷,感激庆幸之余,他将一车金银捐了出来,在蛤蟆坡的路边修了关帝庙,请了当地有名的工匠塑造了关老爷像。


微信图片_20220611173135.png

至今,村里七十来岁的老人仍然津津乐道,这尊塑像威武凛然:手执青龙偃月刀,脚蹬赤兔宝马,威风凛凛、神风阵阵。

白衣人的传说

/臧云翔



  到了清代中期,王家生意达到鼎盛,并且因乐善好施而闻名乡里。常常有一些行乞的人来王家讨饭,甚至有些人妒忌王家的财富,假装乞丐,到了门上要钱不要饭,王家人见此依然不吝钱财大方施舍,街坊四邻都看在眼里,劝阻王员外不要受骗,王员外却乐呵呵地说:“既然我有他无,给一点也无妨啊!”因此,有的人赞他为人忠厚,而有的人笑话他傻。


   有一年,王员外为儿子娶亲,大摆宴席,招待方圆百里的乡亲,人们把酒言欢,正当热闹的时候,忽然从门外进来一个人,他头戴孝帽,身穿孝衣,口里念念有词,疯疯癫癫径直进了院门。众人见了,都说太不吉利,提议赶快轰走算了。王员外闻声赶来,沉吟片刻,摆了摆手,高声说道:“来了就是客,坐,坐,坐。”白衣人也不客气,坐下就好一阵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吃了个肚皮溜圆,而后靠在椅子上,一条腿蜷起,翻衣弄裤,捉起了虱子。一直到天黑掌灯时分,客人们全都散去了,白衣人却招手向管事先生喊道:“天都黑了,怎不见给安排住处,岂是待客之礼?”王员外吩咐家人给他准备住处。谁知这人居然得寸进尺,大嚷大叫,说要住新人的洞房。听了如此过分的要求,家人们怒不可遏,连呼:“岂能由着他胡闹,赶他出去吧!”王员外自然也有点生气,但是转念一想,有此超出常规之事,就不能按常规办事,大喜的日子,不必招人怨气,忍忍就过去了,于是压下怒气,应允了他的要求。王家的公子好一阵抱怨,但慑于父亲的威严又不敢造次,只好领着新媳妇在另一间厢房将就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王家人都已吃过早饭,太阳也升得老高,却还不见那白衣人出来,几拨人轮番派去叫门,都不见应声。王员外感到奇怪,带人推门进去一看,床上竟然卧了一个白花花的用银子铸成的人形,好似昨晚那个白衣人的模样。王家人这才知道是财神爷对他们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的资助,全家人赶紧焚香跪拜,连连叩谢。自此,王家人更是行善好施,乐于助人,得此仁义声名。王家的生意如虎添翼,越发兴旺发达

 

 蛤蟆坡

    /臧云翔



      很久以前,有两位做生意的商人,一人叫袁曲,另一人叫钱弭,两人相跟着去做买卖。这天,两人走到青龙古镇附近一土坡边,天已大黑,就近找了一土洞暂且歇了下来。旅途劳顿,两人不一会儿相继进入梦乡。睡梦当中,钱弭被一连串的梦呓声惊醒,睁眼细看,不见有其他人,只听到袁曲在说梦话“五百两、五百两。弭借着月光一瞧,只见袁曲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大包袱,鼓鼓囊囊的,看上去分量不轻。钱弭动了心思,图财害命之心陡然而生。趁着袁曲熟睡,钱弭拿出砍刀一刀将其砍死,拽出怀里包袱翻开一看,果然银两不少,足有五百两。为了掩人耳目,钱弭将袁曲死尸扔进土洞旁的大水坑中,背了银两连夜向南奔去。几天后,人们发水坑中浮起一具死尸,无人认领,官府又一直查不出原委,只好将之安葬了。
      三年之后,钱弭用抢来的银两做资本,发了财,回家再次途经此地,突然想起当年谋财害命一事,不由走近水坑边。当时正值秋季,水坑里的水比原来深了许多,钱弭低头看去,心里连忙吓了一跳,水面隐隐约约映出一个影子,这不是三年前死去的袁曲吗?他面朝自己,怒目而视。钱弭不由一怔,突然,从水坑里跳出一只绿皮大蛤蟆,壮硕无此,鼓瞪着两眼,直奔钱弭而来,伴随着噗的一声,喷了钱弭一身的血点,钱饵撒腿就跑,没跑多远,正好碰到巡街的一队官差。官差见此人全身血迹,形迹可疑,上前抓了,提到公堂审问。而此时的钱弭早已魂飞魄散,不敢有半句谎言,赶忙据实招供。沉冤三年的谜案终于真相大白,村里人有感于大蛤蟆的功绩,将这个坡命名为蛤蟆坡。

王家发家史

/臧云翔


相传明代,在青蒿嘴的东北角有一个王家庄,住着弟兄三人,以种田为生。后来,兄弟三人各奔东西,老三王道玉迁往东北方向,老二王道银因为善于务农,迁往青蒿嘴继续种田,唯有老大王道金头脑灵活,具有经商眼光,看中了青蒿嘴边上的这条南北古道,认为这里交通便利,是一个赚钱的风水宝地。于是他迁往青蒿嘴,开了车马大店黑马窑,以供过往车马歇息,赚些辛苦钱。随着晋商北上商路的不断拓展,途经南北古道的商队越来越多,车马大店的生意日益兴隆,王道金诚实守信、待客热情,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撤出北京,在直隶抗击清军,经过一场激战最后战败,不得不由直隶退往山西,中途路过青蒿嘴,在黑马窑住了一晚。据当地人描绘说,那天,车马、骆驼在黑马窑旁排了足有一里路长,随行人员有百十来号,把黑马窑挤了个满满当当。李自成因辎重繁多,行军撤退不便,只得将物资寄放店中,并约定,如三年后不来取,这些物资便归店家所有。在漫长的三年中,王家谨遵约定,从未动过这些物资。三年之后,得知闯王战死在湖北九宫山,王家将寄放物资打开一看,非常吃惊,只见所放物资全是金锭、银锭,足有百万。王家凭借这些物资修房、置地、做买卖,盛极一时。

微信图片_20220607214820.jpg棉花发了王家

    /臧云翔


以前,在青龙古镇居住着李、金、肖、王四大家族,其中王家弟兄三个,属于外来户,以经商为生。有一年,北方棉花大丰收,老二就动了在棉花上做买卖的心思。这天晚上,老二早早就躺在炕上,思谋着生意上的一些事,到夜半时分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刚一入睡,恍恍惚惚,听到远处传来刀剑厮杀之声,只见山下一个峡谷处尘土飞扬,人声鼎沸。两队兵士正打得不可开交,在较开阔处,又见一座用棉花堆成的山矗立在阳光底下,熠熠生辉。突然,厮杀声又起,一道血光飞来,棉花山一片血红。看到此景,老二心里一惊,被吓醒了。因为心里惊异,第二天,老二便找了一个道士帮他解梦。道士一听,连说:“大吉、大吉,血溅棉花,一定是在棉花上有财

老二得此祥兆,心里更加坚定了买卖棉花的决心,便把所有的资金用于大批量收购、囤积棉花。据说,收购的棉花堆在几孔窑洞里,如山一样。适逢那年冬天,气温骤降,鹅毛般的大雪下了几天几夜,地面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这时,恰遇北方边界吃紧,朝廷大量征兵戍边,军需紧缺。老二以高价抛售棉花,并且承揽了军需棉被、棉衣的加工。这一桩买卖做下来,王家便发了大财,以后以此为资本,生意越做越大,真可谓“天上大雪,地下棉花,发了王家



导语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支流汾河贯穿本市,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以飨读者。

 本期将为大家讲述青龙古镇相关民间故事。


青龙古镇简介

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因位于龙门汇南侧,又叫龙门寨。清嘉庆年间,当地富贾王绳中为大清捐银数百万两,被皇家御赐“百万绳中”匾额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示意满汉一家亲,此地因此得名青龙镇。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青龙古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历史上成为太原北部首镇。

微信图片_20220606175357.jpg

慈禧太后过青龙古镇

        /臧云翔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有一天深夜,慈禧太后只睡了一个时辰,凌晨三点,匆匆梳洗,穿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蓝布褂子,生平第一次梳了汉人发髻,和等候在那里的姨表姐、光绪皇帝一行由德胜门出城,一路向西而去。这是慈禧太后第二次避乱离京,一路上经历了无数危险和艰辛。每日风餐露宿,饿了无非是粗粮饽饽、粟米粥和些许蔬菜;渴了李莲英从当地村民那里寻些粗茶,奉给太后;晚上没有铺盖,不得不睡在简陋的砖炕上,好不凄凉。

话说一行人来到青龙古镇,慈禧便从明黄大轿上传出“停轿”的口谕。李莲英赶忙上前,掀开轿幔,慈禧太后缓缓走了出来,欣赏起眼前的风景。此时的西太后与出逃前判若两人,经过多天逃窜,情绪已渐渐恢复,说:“见此景色,不禁思及京城”,又对皇帝说:“别的暂且不说,能出京四处赏景,着实令人高兴。”光绪皇帝答道:“此处确实让人感到街面建筑非同一般,似曾相识。”

在前面开道的岑春煊得知此事,立刻回马禀奏太后:“此地已入太原阳曲内,为青龙古镇,听说还有乾隆爷赏赐的匾额呢。”太后一听此言,脸上露出了喜色,她倒想看看乾隆爷在此地留下什么宝墨,便对山西巡抚毓贤说道:“时候不早了,你去安排吧,我想在这住上一宿。”说罢,西太后在众人的陪同下,指指点点看起了青龙古镇的街景:矗立于街道中央的五阁威武雄壮,排列有序;奶奶庙、土地庙,红墙绿瓦辉映成趣,晨钟暮鼓,香烟袅袅;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头攒动,牵着马和骆驼的商人穿梭而过;铁匠铺,锤声阵阵,火屑四溅;豆腐坊,白嫩的豆腐令人垂涎三尺;油坊,油香扑鼻;烧饼坊,散发出的面香四处飘溢;在一本堂、四忠堂、三味堂、永和堂门口囤积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货物。

过了一会儿,西太后又缓缓登上文昌宫,步入殿内,两幅栩栩如生的壁画使其频频称赞。太阳西斜,炊烟又起,西太后已感到饥肠辘辘,浑身困乏,便对随从说:“今夜我们住在何处?”巡抚毓贤听到此言,赶忙走上前去,跪伏于地说:“老佛爷,已经给您安排好了,向前再走几步,便是青龙古镇有名的王家大院,今夜就下榻此处。”慈禧太后听巡抚毓贤之言,便跟着他的指引,径直向王家大院走来。王家老爷听此消息,早跪在大门口,迎接西太后圣驾一行。

王家大院是一座三进院的花园式建筑。西太后众人行不多远,则见层楼高起,崇阁巍峨,雕梁画栋,绿柳环垂。隐现在树丛之中的精致小楼,原来是王家小姐的绣楼。步入中堂,一块乾隆帝题写的“百万绳中”匾额映入眼帘,遒劲圆润的四个大字,让慈禧太后驻足了许久,遥想先皇昔日的辉煌,再想今日的颠沛流离,触景生情,颇为感慨,虽然面前景色宜人,也无心于此了。

在后花园,王家老爷早摆好了百十桌饭菜恭候,迎接西太后用膳,桌上除过油肉等几道山西菜外,还有鸡鸭鱼肉,特别加了一道西太后喜欢的燕窝。虽不及宫中丰富,但比起近日来途中的食物,有天壤之别。西太后一行饱餐后,非常高兴,便来王家老爷问长问短,说:“府上从绳中起,就成富贾,到你这辈已有几代,可曾有读书人?”王家老爷上前禀奏:“府上先祖曾以耕读为生,后来开始经商,稍有起色,我族里面也有几人在朝和在地方为官,全托老佛爷的庇佑。”西太后听此,和颜悦色地说:“国之今日,民不聊生,作为你们也该尽些绵力。”王家老爷跪地谢恩:“是,是。”

翌日清晨,西太后起轿前往太原,王家老爷心知昨夜暗示,把祖上积存的金银宝器,装了几车。西太后看到此,甚是高兴,对王老爷说:“我看青龙古镇甚有风水,周边建筑别具风韵,你取墨宝来。”王老爷听到此,便命家人铺纸墨,西太后屏气挥毫,题下了隽秀漂亮的“坦途”“安澜”四字。

文武随从看到此,不知其意,王老爷对此四字也摸不着头脑。西太后见此情景,说:“我刚入此村口,看到杨兴河绕村而过,又有河神庙,写此四字以释我意。”写罢,太后一行上轿而去。

过了数月,王家老爷在河神庙旁立碑刻此四字:在路的北面刻有“安澜”,在路的南面刻有“坦途”。此四字矗立路旁,记载着慈禧皇太后途经青龙古镇逃难的些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