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白居易
发布时间:2024-05-18 19:00:00 浏览次数:5508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有“诗魔”“诗王”之称。代表作有《琵琶行》《卖炭翁》《长恨歌》等。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父亲白季庚曾任徐州别驾。白居易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9岁即能做格律新诗,16岁时写出了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28岁时考取进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又得中拔萃甲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再次以第4名的成绩考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翰林学士,后受唐宪宗的赏识,改任左拾遗。
白居易在少年时,曾为避北方李正之乱,随母亲迁至江南,一路上尽尝艰辛,因此早早萌发出“兼济天下”的志向。任左拾遗期间,胸怀天下的白居易多次上书针砭时弊,并和挚友元稹、王建、李绅等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如著名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他希望通过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改良朝政朝纲,然而,他的大胆讽谏激怒了朝中的一些权贵,也招致唐宪宗的不满,不久,白居易在政治上接连受到打击。元和十年(815年),朝廷以白居易越职言事,诗文不孝,不配治郡之责,贬其为江州司马。
被贬江州后,白居易的人生观发生了重大改变,曾经兼济天下的理想渐渐被独善其身的思想所取代,作品也多为闲适感伤诗。一次偶遇琵琶女,白居易在同病相怜的心境下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
白居易晚年时仕途再次通达。元和十五年(820年)和大和元年(827年),白居易曾两度被召回长安任职,但当他目睹国是日非,最终选择了半隐居生活。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四年后溘然长逝,享年74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
白居易一生作诗无数,他的诗不仅艺术造诣高,且通俗易懂、流畅如话,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市井小儿无不能诵。他的诗影响广泛,后代苏轼、陆游及吴伟业、黄遵宪等著名诗人的创作,都受到白居易诗的启示。白居易的声名还远播至朝鲜、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