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撷英
首页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狄仁杰

发布时间:2024-05-09 09:57:41 浏览次数:5549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序言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宰相。

狄仁杰出身于官宦之家,青年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汴州(今河南开封)判佐。任上因得罪小吏被诬告,受到彼时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审查。审查中,阎立本发现狄仁杰实则是贤良方正之材,遂力荐他成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并州是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北方军事重镇,在这里,狄仁杰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为日后的行政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专职刑狱案件审理。他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一年之内审结了前任留下的大量积压案件,涉案人员多达1.7万却无一人提起冤诉,一时间名声大振,成为备受朝野推崇的通天神探。后改任侍御史、度支郎中,又历任宁州、豫州、复州刺史等职。

狄仁杰为官清正廉洁、谨慎自持、胸襟坦荡、奉公无私,他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离任宁州刺史时,宁州百姓还特意立下狄公德政碑以颂功德。但他也因不畏强权屡屡遭受打击报复。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因痛斥当时的宰相张光辅纵容部下在平叛李贞之乱时大肆勒索,遭到张光辅弹劾,被贬为复州刺史。天授三年(692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仅4个月的狄仁杰因阻拦立武承嗣为太子,招致武承嗣、来俊臣等人诬陷谋反,被投入牢狱,后被贬为彭泽县令。所幸,狄仁杰的政治才干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和信任,多次遭难却又能返回朝中升任要职。

狄仁杰一生文可治国,武能带兵。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任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孙万荣闻听狄仁杰领兵据守,吓得不战而退。此后,狄仁杰还曾率军北抗契丹。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度被召回朝中,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第二次成为辅佐武则天管理国家政务的宰相。此时的狄仁杰虽年事已高,却依然恪尽职守,心系国家命运。武则天对他敬重有加,尊称“国老”。在武则天为立嗣犹豫不决之时,狄仁杰以政治家的远见冒死直谏:“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也。”在狄仁杰的努力下,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唐朝社稷得以再度延续下去。

久视元年(700年),一代治世能臣狄仁杰病逝,终年70岁。武则天哀叹:“朝堂空也!”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恢复后,狄仁杰被追赠司空、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