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撷英
首页 > 详情页

太原历代名人图谱|王维

发布时间:2024-05-14 18:00:00 浏览次数:5637 文章来源: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序言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一座拥有近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太原的跌宕起伏,这里曾出现过众多先贤,或平凡,或伟大,但他们共同用开放、包容、智慧、勇敢、诚信、担当书写出古老太原的气质与品格。

为了引导群众朋友们再次领略这些历史先贤的风采和智慧,了解太原的发展脉络,挖掘太原的文化内涵,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太原市文化馆共同策划编写了《太原历代名人图谱》。该书选取的人物涉及太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着力讲述了这些太原先贤如何奋力抗争、战胜自然,如何崇德尚法、开创未来,如何担当作为、成为民族脊梁的人生经历。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梦想而奋力奔跑时,再次品读这些历史先贤的重要人生经历,感悟人物所散发出的风骨和情怀,我们将从中汲取到源源不竭的智慧,将获得强大的动力。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出生于河东蒲州(今运城永济),唐朝著名田园派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现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王维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王处廉是太原王氏的后人,官至汾州司马,母亲则出自另一望族博陵崔氏。王维聪颖早慧,9岁就能书写诗文;15岁赴长安应试时,一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引来京城显贵的无数赞叹;17岁时所写的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成为千古名作。

王维不仅精于诗画,也娴于丝竹音律。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官拜太乐丞后,多才多艺的王维便成了王公贵族府中的座上客,众人皆以能请他来家赴宴为荣。但一次伶人私舞黄狮事件,累及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不久后,失意的王维辞去官职,返回家中,孰料妻子又因难产离世。重重打击之下,王维转而寄情于山水,秀美的景色渐渐平复了王维的忧伤,也使他创作出《鸟鸣涧》《山居秋暝》这样的传世佳作。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升任宰相,任人唯贤,王维的仕途复现生机。在此期间他不仅被擢升为右拾遗,还结识了同为田园派诗人的孟浩然,二人相遇相知,成为挚友,共同将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高度。3年后,张九龄遭罢相,王维受排挤再次离京,任监察御史。在奉命出塞的路途上,王维写出了著名的《使至塞上》,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唯美的西北边塞风景清晰地勾勒出他孤寂悲凉的心情。后王维被调任凉州河西节度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返回长安后,官职再度升迁,至给事中。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未及逃走的王维被迫担任了安禄山的给事中。叛乱平息后,王维按罪当斩,但念及他在任伪职时曾作《凝碧池》一诗抒发亡国之痛,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替兄谢罪,唐肃宗最终赦免其死罪,降为太子中允,后累迁中书舍人、尚书右丞。

经过安史之乱的磨难后,王维青年时的政治热情消耗殆尽,晚年热衷于佛事,“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成为他晚年的真实写照。上元二年(761年),这位伟大的盛唐诗人离开人世,享年60岁。

王维是盛唐时期可与李白、杜甫比肩的诗歌大家。他的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具有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渗禅意,流动空灵”的意境,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因为他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边塞律诗、绝句等也都有流传久远的佳篇。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王维都占有极高的地位。